Kaiyun中国·官方网站-开云官方门户入口

中部崛起看五省·湖南篇(上)丨“全球智造之城”的湖南路径-Kaiyun中国官方登录入口
我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行业新闻

中部崛起看五省·湖南篇(上)丨“全球智造之城”的湖南路径

2025-05-15 16:20:39
来源: 网络

  六十年前,毛泽东在《七律·答友人》中以“芙蓉国里尽朝晖”来形容湖南的美景。

  党的十八大以来,湖南省GDP实现了万亿级“四连跳”,从2012年突破2万亿元、2016年突破3万亿元、2020年突破4万亿元,到2023年突破5万亿元。2024年湖南省GDP达到53231亿元,居中部第三。

  当下,湖南产业集群亮点纷呈。中联重科、三一重工、中车株机等行业龙头,引领万亿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崛起;“文旅+科技”融合发展,催生了芒果超媒、中广天择、中南传媒等5家总市值近千亿元的传媒上市公司,促进万亿级文旅产业蓬勃发展。全省万亿级产业集群达到6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7个,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总数72个,均位列中部第1位。

  湘江万里潮涌,芙蓉郁郁葱kaiyun 开云官方入口葱。为学习湖南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经验,为湖北支点建设提供有益借鉴,4月7日至11日,湖北省社会科学院与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支点杂志社联合派出了由社科专家、骨干记者组成的湖北支点建设调研组前往长沙等地,围绕湖南先进制造业、文化与科技产业融合进行深度调研,敬请关注。

中部崛起看五省·湖南篇(上)丨“全球智造之城”的湖南路径(图1)

  四月,阳光渐暖,春风和煦。从湖南长沙市中心一路向西,到达位于湘江新区的中联智慧产业城,就可以见到世界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工程机械综合产业基地,占地面积超万亩。

  产业城土方机械园智能工厂内,一只只机械臂正有韵律地挥舞,焊接机器人在精密焊接,激光打码机给产品印上“二维码身份证”,带视觉系统的机械手自动分拣,智慧管理系统实时更新生产数据……一派繁忙景象。

  在这座“有感知、会思考”的智慧工厂里,平均每6分钟可下线一台中联重科挖掘机。

  如今,工程机械行业已成为“湖南造”的金字招牌。一批世界级制造企业在湖南拔节生长。2022-2024年,湖南钢铁连续三年入围《财富》世界500强,三一重工入围《福布斯》全球企业500强,中联重科连续19年登上“亚洲品牌500强”榜单。2024年,湖南四大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产值近6000亿元,同比增长超过7%。加上去年年末新增的衡长株潭特高压输变电装备产业集群,湖南“国”字号先进制造业集群达到5个,数量居中部第一。去年,湖南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制造业比重达到50.9%,制造业已经成为湖南产业走向世界舞台的重要引擎。

  湖南先进制造业为何傲立中部?从“工程机械之都”到“全球智造之城”,湖南做对了什么?4月,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支点杂志社联合湖北省社科院组成联合调研组,深入湖南,展开为期一周的调研。

  4月上旬,进入中联智慧产业城土方机械园,中大挖智能装配车间电子屏幕上,“做深 做细 做透 做全球最好的挖掘机”15个大字闯入支点财经记者视线。

  地面上,运输机器人按照规划路线运输零件;产线上,双立柱式翻转机器人自动抱夹、举升和翻转巨大的下车架;吊装机器人搬运上车架,与下车架精准对位……一台挖掘机雏形就形成了。

  作为中联智慧产业城的首开园区,土方机械园是全球唯一从备料、焊接、机加、涂装、装配到调试的挖掘机全流程智能制造绿色基地。

  中联重科工作人员向支点财经记者讲述,目前,中联智慧产业城四大主机园区已全部建成投产,实现了从主机到零部件的全面智能制造升级,智能排产、工业AI、数字孪生等数字化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可实现每7.5分钟生产一台剪叉式高空作业机械,每18分钟制造一辆起重机,每27分钟打造一台臂架泵车。

  中联重科的“巨无霸”产品也得到了国际客户的青睐。当地时间4月7日,在全球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工程机械展会——德国宝马展上,中联重科多款“大国重器”甫一亮相,就拿下国际订单,各线产品签约络绎不绝。其中,中联重科高端产品代表之一——72米高空作业平台成功交付北欧客户,成为目前欧洲最高高空作业平台。有德国商户不仅自己采购,还在朋友圈主动宣传,从“大客户”变身“推销员”。

  如今,“湖南造”挖掘机、压路机、铣刨机等多个主机产品销量长期位居全国乃至全球第一,国产最大直径盾构机、全球首台超万吨米级塔式起重机、全球最高高空作业平台等产品正在不断刷新行业纪录。

  工程机械之外,湖南的医药装备制造、汽车零部件制造也在全球市场中占有重要地位。

  在楚天科技生产车间,机械手灵活地揭开药瓶包装盒薄膜,理瓶、洗瓶、灭菌、灌装、加塞……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不到一分钟,戴着蓝帽小盖的成品药就完成装瓶。

  总部位于湖南宁乡经开区的楚天科技,是中国医药装备行业领军企业之一,2014年成功登陆深交所。公司在并购世界著名医药装备企业德国ROMACO集团之后,推动智慧医药工厂的研究与开发,已成为行业内唯一同时拥有液体和固体制剂整体解决方案的企业。

  楚天科技相关负责人向支点财经记者介绍,公司产品线覆盖从装备制造到药品生产的全产业链智能制造,凭借技术积累、全球化布局和产业链协同,公司已成为全球制药设备头部企业,产品远销亚洲、欧洲、南美洲等18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年来,我们在湖南创造了令人惊叹的‘博世速度’,产值与销售额比成立之初增长近40倍,员工人数增长了10倍,获得湖南首家世界‘灯塔工厂’、国家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等荣誉。”博世长沙公司副总经理李永寿如是感慨。

  博世集团是全球汽车零部件制造巨头。近年来,在湖南制造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博世长沙公司积极投入自动化设备,带动产业链上下游实现智能化改造。近期,博世在湖南投资再加码,公司电驱动系统(中国)产业化研发中心将于今年底投入使用。

中部崛起看五省·湖南篇(上)丨“全球智造之城”的湖南路径(图2)

  支点财经记者调研发现,制造湘军得以集群式崛起,得益于湖南“智库牵头+平台联动+金融助力”的生态服务体系。

  2015年,在国家首次提出“中国制造2025”计划之际,长沙便在全国率先出台《长沙智能制造三年(2015—2018年)行动计划》。随后,长沙市政府和中国电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长沙智能制造研究总院,推进区域制造业转型升级。

  之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湖南分院、信通院(湖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等智库平台相继成立,牵头为制造企业开展智能诊断咨询服务,并出具诊断报告和解决方案。

  在此背景下,工业互联网平台中电云网搭建成形,中电云网也成为湖南本土培育的首个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

  在长沙智能制造研究院一位负责人看来,一方面,传统制造业厂商有设备和行业经验,但在云计算、云存储方面没有优势;另一方面,软件服务企业有智能技术,但对复杂的工业场景缺乏实践经验。

  为解决“两张皮”现象,该负责人带领团队走访制造业企业,围绕数字化转型、产销协同运营、制造数字化平台等5大类方向,推动数字化研制、制造和运营的落地。

  中电云网以产业园区为切入点,创新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三步走”策略,提供“小快轻准”解决方案、供需对接、供应链金融等服务,打造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长沙模式”,在全国多地区实现复制推广,目前已累计服务中小企业超7万家。

  如今,依托中电云网工业互联网平台,企业实现生产质量提升70%以上,效率提高40%以上,设备维护成本降低约三成。

  工程机械方面,中联重科研发的中科云谷工业互联网平台,也成为制造行业“最强大脑”,连接了全球18大类、600多个品种、180万台套、价值两千亿级别的设备资产,构建工业模型数超过1万个,支撑工业App数量超1.2万个,累计赋能超300条产线。

  中联重科工作人员向支点财经记者介绍,中科云谷作为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深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工业AI等新兴数字技术领域,专利、软著申请量稳居行业第一。

  以中联智慧产业城为例,中科云谷将数字化技术渗透到制造的全流程。在这个全世界最先进的工程机械智能制造工厂,2000多台工业机器人、500多种AI算法和1万多个工业模型相互协作,整个制造和供应链全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实现制造的最低成本、最快速度、最高质量、最大柔性,打造出标杆性智造产线和智能工厂。

  在两大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之外,湖南省还有55个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连接工业设备的各类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起“综合型—特色型—专业型”工业互联网体系,已连接工业设备300余万台,覆盖企业超20万家,智能制造生态日益厚实。

  支点财经记者发现,不论是中联重科,还是铁建重工、星邦智能,背后都有兴湘资本的身影。其中,兴湘投资控股集团在中联重科占股14.48%。

  兴湘资本董事长张亮向支点财经记者介绍,公司作为湖南省唯一省属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坚持“投湖南、投科技、投未来”,重点围绕“4+6”国家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布局,深耕先进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军民融合的“5+1”投资领域,目前,所投项目已逐步走向资本市场,除了前述企业,公司还投资了三一重卡、华菱线缆、株洲嘉成等先进制造上市公司。

  数据显示,兴湘资本作为中国国资投资机构50强,持续加大对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布局,目前累计投资项目80余个,投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0余家,投资总额超110亿元。

中部崛起看五省·湖南篇(上)丨“全球智造之城”的湖南路径(图3)

  湖南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分析,随着市场需求增长逐步放缓,部分优kaiyun 开云官方入口势产业如工程机械、轨道交通行业趋于饱和,企业在国内市场的拓展空间有限,加上国际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并受国际贸易壁垒、技术标准差异等因素影响,传统优势产业如果缺乏高附加值产品和高端市场的支撑,一定程度上存在产业链延伸不足、价值链低端锁定等问题。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罗俊杰认为,加速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与制造业的融合创新与应用落地,已成为制造业破局突围、迈向高端的关键所在。AI大模型、具身智能、数字孪生等技术创新突破,正在深刻影响着制造业的生产方式、产业形态与价值链条。

  作为湖南制造业的实力担当,今年2月,中联重科人形机器人已经在生产车间试上岗,并在生产装配线上完成基础任务。

  为了让机器人更聪明,中联重科研发团队攻克了5项关键技术,比如如何让机器人感知环境并理解行为意图,如何通过视觉、力觉和触觉的结合实现精准抓取,以及如何规划双臂协同操作的动作路径等。举个例子,为了让机器人具备更强的思考能力,研发团队开发了一个支持具身智能的AI原生云平台。这个平台就像机器人的“大脑”,能够帮助它更好地理解和适应复杂环境。同时,团队还建立了动作基元库,相当于为机器人准备了一本“动作字典”,让它可以随时调用不同的动作来完成任务。

  中联重科相关负责人表示,智能机器人技术已成为当今全球科技竞争的新高地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预计“人-机-环境共融的仓储物流机器人研制项目”在带来显著经济效益的同时,还将推动智能机器人及相关产业链的发展。

  中联重科在其2024年年报中指出,人工智能将推动工程机械行业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形成新的产业生态。未来,公司的每个产品都有望成为一个“具身智能设备”,实现“机器人化”,具备单机智能+机群协作的能力。

  “可推进中部六省产业链跨区域协同布局,形成发展合力。”上述湖南省工信厅工作人员介绍,中部六省在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经济基础和产业结构具有一定相似性,但在经济发展战略制定和产业布局谋划上的沟通协调较少,尚未形成发展合力。如湖北和安徽的光电子信息产业,与湖南的集成电路、新型显示产业存在潜在协同机会,建议可在产业布局、政策制定、重大项目引进和资源共享等方面协同创新。

  湖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负责人夏梁表示,湖北与湖南同处长江流域,两省在产业发展门类选择和产业结构演进时序上较为相似,当前,湖南和湖北都以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大健康等产业为主攻方向,不过,在具体细分行业上差异明显,湖南在工程机械智能制造等方面有优势,湖北则在光电子信息、汽车制造等领域具有竞争力。

  夏梁建议,湖南、湖北要抢抓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机遇,推动两省的制造企业、科研院所超越行政限制,在更大范围内整合资本、技术、市场和信息等资源,通过协作机制创新推动同一产业链各环节和企业上下游的合作,共同开拓国内外市场,实现产业规模效应。

0851-66843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