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0~13日,为期4天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轮胎暨橡胶技术展览会在青岛世界博览城盛装开幕。
继6月18日昆明‘大湄公河次区域天然橡胶产业合作对接会’上达成战略合作后,山东省橡胶行业协会首次向云南橡胶企业发出参展邀请,并在展会现场专项提供了36平方米的展示区域。
云南省天然橡胶协会组织云南海胶橡胶产业有限公司、西双版纳曼列橡胶有限公司、西双版纳天正贸易有限公司、昆明要素交易有限公司等四家标杆企业联合参展,旨在助力企业拓宽视野,精准洞察前沿趋势、发掘合作先机,为云南省天然橡胶产业高质量发展储能蓄力!
在精心打造的主题展区,重点展出了天然橡胶标准胶、生物医用橡胶、航空/军用轮胎专用胶等高技术含量产品。展区以创新产品技术吸引大批专业采购商,现场洽谈互动踊跃。通过此次国企与民企的高效协同展示,有力彰显了云南作为我国战略天然橡胶主产区的全链实力、技术优势与核心品牌竞争力。
展会期间,山东省橡胶行业协会张洪民会长召集赛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王锐、双星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兼轮胎产业中央研究院院长王君与参展的四家云南橡胶企业代表举行了重要会晤。
产量份额高: 自产天然橡胶年产量54万吨,另整合(替代及返销)资源34万吨/年,在国内市场地位重要。
加工能力强: 拥有云南农垦、云南海胶、云南广垦等三大国企,还有约120家民营加工企业。政府给予一定补贴,鼓励企业技术改扩建,以适应高质量发展。
政策红利驱动: 有效利用中国对最不发达国家(老、缅、柬)的零关税政策,整合区域橡胶资源。
区位优势凸显: 依托澜沧江-湄公河“一江连六国”的独特地理优势,正深刻影响和整合区域性初加工产业格局。
立体交通赋能: 国内铁路直达主产区,中老铁路直通老挝万象,昆曼公路直达泰国北部,澜沧江国际航道建设进行中,实现运输方式多元化发展,降低物流成本。
正在申报国家项目,推动将云南打造成为重要的国家天然橡胶商业储备基地,提升战略地位。
品牌推广与合作: 郑重呼吁各轮胎制造企业高度关注并优先使用品质优良、供应稳定的“云南橡胶”品牌。深化产业链协作,期望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共同促进行业发展, 携手促进中国天然橡胶产业健康发展。
云南海胶王赫文副总经理介绍了kaiyun 开云官方入口公司全产业链布局、国际供应链及科技创新情况。核心信息包括:
产能规模: 拥有7家现代化加工厂(云南6家,老挝1家),年产能15万吨。
产品与市场: 产品覆盖SCR/TSR全系列,年贸易量24万吨,服务于全球领先轮胎企业。
核心亮点: 着重介绍了公司差异化优势,特别是建立中国首个橡胶区块链溯源平台以实现EUDR合规。
产能保障:9大制胶厂年产全乳胶5万吨、轮胎胶13万吨,为合作伙伴提供稳定原料供应。
技术赋能:旗下天美橡胶公司持有高性能轮胎专用复合胶专利(2024年),显著提升轮胎耐磨性与抓地力。
跨境协同:依托云南区位优势,构建 国内原料+海外制造供应链,规避贸易壁垒风险,降低轮胎企业物流成本。
合作邀约:借本次云橡协平台,诚邀山东轮胎企业共建合作框架、共享东南亚产能布局,携手抢占国际高端市场!
李云副总经理介绍昆明要素交易有限公司及田野橡胶集团贸易有限公司的业务布局
运营云南省首个天然橡胶现货交收平台(2025年6月18日官宣),覆盖跨境结算、仓单融资等全链条服务。
短期目标:通kaiyun 开云官方入口过要素交易平台吸引更多山东轮胎企业入驻,共享东南亚产能与保税仓储资源,降低物流成本。
供应链金融赋能:通过昆明要素现货交易平台,为中小橡胶企业提供仓单质押、跨境结算等金融服务,解决产业链资金周转痛点。
研发成果转化:联合下游轮胎企业开发高端轮胎专用胶料,推动 “高性能复合橡胶”专利技术,在新能源轮胎、航空轮胎领域的应用。
赛轮集团副总裁王锐与双星集团副总经理兼轮胎产业中央研究院院长王君对云南橡胶产业的价值和发展方向表达了明确态度:
云南天然橡胶产业是筑牢国家资源安全的战略基石,更是突破技术壁垒的创新引擎。资源安全不可替代。云南作为中国最大产区(占全国57.1%),其毗邻东南亚的区位优势可抵御欧美“双反”及地缘风险,是国家供应链安全的核心屏障。
指出天然橡胶在耐磨性(较合成胶高20%以上)、抗变形能力上的不可替代性,是高端轮胎(新能源车胎、航空胎)的必备材料。
呼吁提前布局EUDR合规体系,借助平台实现从种植到生产的全链路溯源,应对欧盟法规壁垒
产学研协同的务实路径:指出实验室成果转化慢、费用高的问题,主张以产权合作机制推动技术落地,例如将企业实际需求嵌入研发端,联合攻关“标志性问题”。强调需建立技术到应用的快速通道,避免研发与生产脱节。
合规紧迫性:欧盟EUDR等法规将加剧行业挑战,云南需率先构建溯源体系与绿色认证,为轮胎企业提供合规原料。
技术协同必要性:呼吁云南与山东共建产学研平台,以企业实际问题为导向,缩短技术转化周期,推动云南胶从“原料输出”转向“标准输出”。
两位行业领袖的分享聚焦资源价值与技术破局,强调云南胶的战略属性需通过标准化品控、成本优化及产学研深度协同释放潜力,未涉及具体合作承诺,但为滇鲁产业协作提供了清晰的技术路径与行动框架。
7月10日下午,窦云波会长带领会员企业,前往青岛珊瑚酒店参加“创新驱动 智领未来”行业发展论坛。此次活动旨在促进企业间交流学习,聚焦新质生产力发展、智能管控低碳发展,助力云南省天然橡胶产业高质量发展。
展会第二天(7月11日上午),山东省橡胶行业协会组团、朱丽红秘书长带队,有江苏省橡胶工业协会、温州市橡胶商会、浙江省橡胶工业协会及有关橡胶设备、高分子科技公司、制品企业等十九位代表驱车前往青岛科技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南楼就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事项座谈交流。
高分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杜爱华教授、段咏欣教授,雍占福副教授、刘广永副教授、李琳副教授、橡胶教研室主任吴明生、韩艳春博士到会。
大家围绕橡胶行业前沿技术、科研成果转化、人才培养模式、学科建设及实验室建设等方面开展沟通交流,参观重点实验室和分析测试中心。
代表团实地考察生产车间、研发中心及产品展厅,考察学习企业发展经验与先进管理模式。
本届展会共吸引全球162家采购团到访,逾10万参观人次的盛况,不仅刷新行业纪录,更成为技术交流与商贸合作的高效平台,为产业链升级注入强劲动能。印证了“连接重塑”的力量——它不仅是创新成果的秀场,更是驱动行业边界拓展、生态协同的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