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iyun中国·官方网站-开云官方门户入口

2021-2024年展览行业统计分析报告-Kaiyun中国官方登录入口
我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Kaiyun资讯

2021-2024年展览行业统计分析报告

2025-04-11 20:58:19
来源: 网络

  2021-2024年,我国展览行业在展会举办、展馆分布和展商参与等多维度呈现多样化发展态势。展会行业涵盖工业、消费、现代服务等众多领域,工业/机械/矿业/自动行业占比突出,不同行业展会活跃度存在差异。地域上,展会集中于上海、广东等经济发达省份,第二季度办展数量最多。全国展馆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及部分中部省份,超大型展馆占主导。展商分布集中于东部沿海和部分中部省份,制造业展商数量占比最高。

  本报告深入分析2021-2024年10000余场展会,旨在为行业从业者和关注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助力其洞悉行业趋势,共同促进展览行业迈向新的发展高度。

  近4年举办的各展览活动中,工业/机械/矿业/自动行业占比最大,为16.42%。占比较高的行业还有消费/家具/酒店/零售(10.40%)、现代服务/商务服务(8.13%)等。占比相对较低的行业包括金融/地产/保险/理财,仅占0.88%。各行业在展会中的占比反映出其对展会营销和推广的重视程度差异。

  在展会行业TOP10中,工业/机械/矿业/自动行业的展会数量最多,接近1200。消费/家具/酒店/零售行业展会数量约为900,排名第二。其余行业展会数量依次递减,艺术/文化/娱乐/教育行业展会数量最少,约为300。这些数据展示了不同行业举办展会的活跃度。

  在各省份办展数量占比中,上海市占比最高,达到36.72%。其次是广东省,占比为22.22%。占比较低的省份包括广西壮族自治区、黑龙江省等,占比均在1%以下。这表明展会举办地较为集中在少数几个经济发达地区。

  十大展会城市中,上海市的展会数量最多,远超其他城市。其次是北京市。广州市、深圳市、成都市等城市的展会数量也较多,但与上海、北京相比有一定差距。这些城市通常是经济发达、交通便利的地区,适合举办各类展会。

  在季度办展数量占比中,第二季度占比最高,为35.81%。其次是第三季度,占比26.65%。第四季度占比21.26%,第一季度占比最低,为16.28%。这表明展会举办在第二季度最为集中。

  超大型展会(展览面积大于10万平米)占比36.07%,在展会规模中占据主导地位。中型展会(展览面积大于2万平米小于等于5万平米)占比26.74%,大型展会(展览面积大于5万平米小于10万平米)占比22.37%,小型展会(展览面积小于等于2万平米)占比最低,为14.83%。

  展会产业中,第三产业的展会数量最多,接近4000,第二产业的展会数量次之,约为2000,而第一产业的展会数量最少,远远低于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仅为几百。这表明展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领域。

  一级产业在中国各省份的分布相对较为分散。大部分省份的一级产业数量在1-5之间,而部分省份如四川、黑龙江等地的一级产业数量较多。

  二级产业在中国各省份的分布差异较大。大部分省份的二级产业数量在1-69之间,而少数几个省份如广东、江苏、山东等地的二级产业数量较多。

  三级产业在中国各省份的分布也呈现出明显的不均衡。多数省份的三级产业数量在1-80之间,而四川、上海等地的三级产业数量较多。

  从全国展馆分布地图来看,展馆数量较多的区域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如广东、上海、江苏、山东等地,以及部分中部省份,这些地区经济较为发达,对会展的需求和承载能力更强。

  从省份来看,广东、浙江、山东等省份的展馆数量较多,处于全国前列,而西藏等地区展馆数量极少。

  展馆数量在城市间分布不均衡。北京市的展馆数量占比最高,为7.70%,其次是上海市,占比5.41%,成都市占比2.74%。这些城市在展馆数量上处于领先地位。香港、江门市、呼和浩特市等城市的展馆数量占比相对较少,均在0.52%以下。

  超大型展馆占主导。在展馆规模方面,超大型展馆占比最高,为58.93%,表明在全国范围内,大型展馆设施较为普遍,能够满足大型展会的需求。中型展馆占比23.07%,大型展馆占比11.24%,小型展馆占比最低,为6.77%。

  在办展数量上,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最为活跃,办展数量占比达18.15%,远超其他展馆。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11.77%)和深圳会展中心(7.28%)也较为活跃。其他展馆的占比相对较小,分布较为分散。

  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累计举办展会次数最多,是全国最活跃的展馆之一。其次是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展馆,深圳会展中心、上海世博展览馆、国家会展中心(上海)等展馆也位列前十,这些展馆在会展行业中具有重要地位。

  展商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和部分中部省份。从各省展商分布情况来看,东部沿海省份如广东、浙江、江苏、上海等地的展商数量较多,而西部地区的展商分布相对较少。

  在各省展商数量占比中,广东省占比最高,为23.13%,其次是浙江省(17.23%)和江苏省(11.34%)。

  在各行业展商数量占比中,制造业占比最高,达到68.22%,显示出制造业在展会中的重要地位。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占比12.31%,其他行业占比较小,如金融业占比0.67%,农、林、牧、渔业占比0.66%等。

  在各城市展商数量占比中,上海市占比最高,为9.73%,其次是深圳市(6.95%)和北京市(5.08%)。

  在展商数量top10的城市中,上海居首,其次是深圳、北京等城市,这些城市是展商数量较多的主要城市。

  在展商数量前十的行业中,制造业遥遥领先,其次是批发和零售业等,这些行业是展商数量较多的主要行业。其他行业依次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采矿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租赁kaiyun官方网站 开云平台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金融业。

  第二产业在历年展商产业分布中占比相对稳定且较高,展商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和部分中部省份。

  通过对2021-2024年我国展览行业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这一时期行业发展的全貌与脉络。从展会的行业分布来看,工业/机械/矿业/自动行业在展会数量上占据较大比重,占比达16.42%,这反映出该行业对展会营销和推广的高度重视。然而,其他如消费/家具/酒店/零售(10.40%)、现代服务/商务服务(8.13%)等行业也各有亮点,展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格局。这种多元化的行业分布,为不同领域的企业提供了一个展示和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产业间的融合与创新。

  地域上,展会集中于上海(占比36.72%)、广东(占比22.22%)等经济发达省份,凭借其优越的经济条件和交通网络,成为展会举办的热门选择。这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繁荣,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协同发展。然而,这种集中分布也反映出我国展览行业在区域均衡发展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黑龙江省等省份的办展数量占比均在1%以下,与经济发达地区存在较大差距。未来,应通过政策引导、资源共享等方式,鼓励更多地区积极培育和发展本地的展览市场,以实现更广泛的经济带动效应。

  在展会规模方面,超大型展会(展览面积大于10万平米)占比36.07%,在展会规模中占据主导地位。这类展会能够汇聚更多的资源和信息,为参展商和观众提供更广阔的交流平台,推动产业的深度融合与创新。但同时,我们也应注意到小型展会(展览面积小于等于2万平米)的独特价值,其占比为14.83%,往往更具专业性和针对性,能够满足特定行业或细分领域的需求。未来,应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展会,以满足不同层次的市场需求。

  展馆作为展会的承载空间,其分布的不均衡性与展会举办地的集中趋势相互呼应。东部沿海及部分中部省份展馆资源丰富,如广东、浙江、山东等省份的展馆数量较多,处于全国前列。超大型展馆占比最高,为58.93%,为大型展会的举办提供了有力支撑。然而,西藏等地区展馆数量极少。未来,需要加强展馆建设的区域规划,优化展馆布局,提高展馆的利用效率,为展览行业的均衡发展创造条件。

  展商的地域和行业分布集中性,反映了我国产业发展的区域差异和行业特点。东部沿海地区的展商数量优势,得益于其良好的产业基础和商业环境,如广东省展商数量占比最高,为23.13%。制造业展商数量占比最高,达到68.22%,凸显了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的产业优势。然而,这也提示我们,应进一步拓展展商的地域来源和行业覆盖范围,吸引更多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企业参与展览,促进产业间的交流与合作,提升展览行业的综合影响力。

  总体而言,2021-2024年我国展览行业在取得显著发展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挑战。未来,行业各方应携手合作,共同探索更加科学、合理的发展路径。具体措施包括:

  ▶加强区域协同发展:通过建立区域展馆联盟,实现资源共享,促进展览资源在不同地区间的合理流动。

  ▶优化展会结构:鼓励举办更多小型、专业化的展会,满足kaiyun官方网站 开云平台不同行业和细分领域的需求。

  ▶提升展馆设施和服务水平:加大对展馆建设的投入,提高展馆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提升参展体验。

  ▶拓展展商资源:通过政策扶持、市场推广等方式,吸引中西部地区和新兴行业的企业参与展览,扩大展商的地域和行业覆盖范围。

  通过这些措施,推动我国展览行业实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的发展,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发挥更大的作用。

0851-6684379